close
一、觀察
觀察,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,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。觀察不僅要認真,而且要全面。要觀察的內容包括:
1、 周圍的環境;
2、 硬體環境。包括接插頭、插座和插槽等;
3、 軟體環境;
4、 用戶操作的習慣、過程
二、最小系統法
最小系統是指,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執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。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:
硬體最小系統:由電源、主機板和CPU組成。在這個系統中,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,只有電源到主機板的電源連接。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;
軟體最小系統:由電源、主機板、CPU、記憶體、顯示卡/顯示器、鍵盤和硬碟組成。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執行。
對於軟體最小環境,就「軟體」有以下幾點要說明:
1、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,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,只是在分析判斷時,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、遮閉等)。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,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
2、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,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(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,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),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,載入需要的應用。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環境,是要判斷系統問題、軟體衝突或軟、硬體間的衝突問題。
3、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,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。如:在判斷啟動故障時,由於硬碟不能啟動,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。這時,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乾脆用軟驅替換硬碟,來檢查。又如:在判斷音視瀕方面的故障時,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;在判斷網路問題時,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路卡等。
最小系統法,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、硬體環境中,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。如果不能正常工作,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、硬體部件有故障,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。
最小系統法與逐步增加法結合,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,提高維修效率。
三、逐步增加/去除法
逐步增加法,以最小系統為基礎,每次只向系統增加一個部件/設備或軟體,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,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。
逐步去除法,正好與逐步增加法的操作相反。
逐步增加/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,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。
四、隔離法
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遮閉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。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體、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。
上提到的軟硬體遮閉,對於軟體來說,即是停止其執行,或者是卸載;對於硬體來說,是在裝置管理員中,禁用、卸載其驅動,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。
五、替換法
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替代可能有故障的部件,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。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,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。替換的順序一般為:
1、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,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;
2、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。如:先記憶體、CPU,後主機板,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,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,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,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列阜是否有故障等;
3、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、信號線等,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,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,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。
4、 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。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。
六、比較法
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,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、配置、執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,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,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置,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,從而找出故障部位。
觀察,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,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。觀察不僅要認真,而且要全面。要觀察的內容包括:
1、 周圍的環境;
2、 硬體環境。包括接插頭、插座和插槽等;
3、 軟體環境;
4、 用戶操作的習慣、過程
二、最小系統法
最小系統是指,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執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。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:
硬體最小系統:由電源、主機板和CPU組成。在這個系統中,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,只有電源到主機板的電源連接。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;
軟體最小系統:由電源、主機板、CPU、記憶體、顯示卡/顯示器、鍵盤和硬碟組成。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執行。
對於軟體最小環境,就「軟體」有以下幾點要說明:
1、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,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,只是在分析判斷時,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、遮閉等)。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,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
2、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,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(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,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),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,載入需要的應用。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環境,是要判斷系統問題、軟體衝突或軟、硬體間的衝突問題。
3、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,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。如:在判斷啟動故障時,由於硬碟不能啟動,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。這時,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乾脆用軟驅替換硬碟,來檢查。又如:在判斷音視瀕方面的故障時,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;在判斷網路問題時,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路卡等。
最小系統法,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、硬體環境中,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。如果不能正常工作,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、硬體部件有故障,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。
最小系統法與逐步增加法結合,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,提高維修效率。
三、逐步增加/去除法
逐步增加法,以最小系統為基礎,每次只向系統增加一個部件/設備或軟體,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,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。
逐步去除法,正好與逐步增加法的操作相反。
逐步增加/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,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。
四、隔離法
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遮閉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。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體、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。
上提到的軟硬體遮閉,對於軟體來說,即是停止其執行,或者是卸載;對於硬體來說,是在裝置管理員中,禁用、卸載其驅動,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。
五、替換法
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替代可能有故障的部件,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。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,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。替換的順序一般為:
1、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,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;
2、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。如:先記憶體、CPU,後主機板,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,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,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,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列阜是否有故障等;
3、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、信號線等,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,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,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。
4、 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。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。
六、比較法
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,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、配置、執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,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,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置,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,從而找出故障部位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